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歐陽苗)為深入踐行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10月30日,湘鄉(xiāng)市人民法院潭市法庭巡回審理了五起金融借款系列案件。法庭干警把審判庭設置在了壺天鎮(zhèn)政府會議室,將司法審判、普法宣傳合為一體,減輕當事人訴累的同時,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司法溫度。
本次巡回法庭審理的是原、被告雙方均在壺天鎮(zhèn)的金融借款系列案件,壺天地處偏遠鄉(xiāng)鎮(zhèn),離潭市審判庭距離較遠且交通不便,而且大多數村民仍然抱著借了銀行的錢不用還的心態(tài),相互攀比。承辦法官左強在了解案件情況后,提前與壺天鎮(zhèn)黨委、政府及雙方當事人溝通,決定將法庭設立在壺天鎮(zhèn)政府會議室,用巡回審判的方式公開審理案件,以此方便人民群眾解決爭議,降低訴訟成本,節(jié)約時間。
承辦法官本著調解優(yōu)先、能調盡調的原則,在庭審開始前采取“背靠背”的調解方式,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,認真聽取各方意見,了解被告經濟條件和未能按時歸還借款的實際原因,向被告釋明有關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的法律條文以及拒不執(zhí)行生效法律文書可能涉及的刑事責任。有兩個案件的被告在法官的釋法說理后,提出了還款方案,并表示愿意與原告調解還款。后續(xù)潭市法庭也會跟進回訪原告,督促被告主動履行調解義務,做到案結事了,不進入執(zhí)行程序。
對于協(xié)商未果的案件,承辦法官以巡回審理方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。庭審中承辦法官嚴格依照法定程序,有條不紊地開展法庭調查及舉證質證,耐心聽取雙方當事人的訴求和答辯意見,充分保障各方訴訟權利。
庭審結束后,潭市法庭干警結合審判和執(zhí)行實踐中的典型案例進行現場普法,向當事人及旁聽人員普及金融借款等法律知識,讓當事人充分了解各自享有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,并為旁聽人員提供法律咨詢。
巡回審判體現的是司法為民的宗旨,送出的是便民,收到的是民心。下一步,潭市法庭將會繼續(xù)堅持和發(fā)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將法庭搬出審判庭,延伸司法服務觸角,重點選取民間借貸、金融借款、婚姻家事糾紛等群眾熱點關注的典型案件,讓人民群眾近距離旁聽庭審,以“看得見、摸得著”的方式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的同時,促使庭審起到“審理一案,教育一片”的良好社會效果。
責編:馬志軍
一審:馬志軍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